
本内容模板涉及的关键词有:学校专题片解说词、政府部门解说词范文、人物专题片解说词 专题片文案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松原市宁江区回族小学座落在风景优美,水产丰饶的松花江北岸,地处宁江区中心,位于长宁南街宁江公安一分局路北。她象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学校一样,是学生们启萌益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可又与其它学校不同,她象一朵奇葩,开放在松原大地,张扬着自身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感人魅力。 历史仿佛是一记悠远的钟声, 历经100年的风雨磨砺,滔滔江水见证了回族小学的变迁和神奇发展。始建于1908年的回族小学,现占地10000多平方米,拥有两栋总建筑面积近48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大楼。楼内除了容纳29个教学班2735多名学生和130多名教职员工,还设有实验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备课室、器乐室、舞蹈室、绘画室、德育教育展室、体育综合活动室、大队活动室等。班班有“两机一幕”校园网络建设初具规模,软硬件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省市标准化学校办学的要求。 学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前身是一九零八年在扶余回民聚集区西南营子(现宁江二中附近)创办的“回民学堂”,后与旅新小学合并,更名为回族小学。自建校以来学校走过了漫长曲折但同时也光辉灿烂的风雨历程。先后有20多名校长在这块沃土上撒下辛勤的汗水。吴占山、马宗海、张亚娟、刘秀峰、回井亮、刘树林、陶淑梅、付显民、程亚芬、刘华等人相继任过回族小学校长。百年的积淀,丰厚了回族小学的文化底蕴,几代人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回族小学事业的辉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坚持依法治校、德能管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名师扬校的办学方略,整体实现了五优(学校管理优质、教师队伍优秀、教学设备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标准。逐步形成了“活泼明礼 善教乐学”的校风,“求真求实 睿智创新”的教风,“乐学乐思 自主实践”的学风。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连年跨越新台阶,逐步迈进了标准化、现代化优秀学校的行列。 第二章:学校环境 回族小学植根于松嫩沃土,吐纳着时代的气息。走进校园,你仿佛走入芝兰之室,芳香馥郁,积淀着历史的远香,弥漫着浓郁的书香,生长着蓬勃的激情。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触摸到她砰砰跳动的脉搏,嗅到她扑鼻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包容与和谐。回族小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幽雅的校园环境令人沉醉流连,如穿行在书林画卷之中。环境育人,是回族小学浓墨重彩的一大手笔。来到环境优美的校园里,会看到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打开了历史的追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借助百年老校的优势,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主楼建于1990年,楼前矗立着富有鲜明个性具有创意的塔式雕塑——“追索”对回族小学的办学思想做了完美的诠释,预示着科研兴校与特色化办学的光明前景。新楼2002年落成,楼前的大型游戏设施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的乐园。东、北两面墙壁被设计成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为主线,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和“承载希望,放飞梦想”的科学知识文化墙,教学楼内、草坪内设有醒目的标语牌,走廊内建起了富有特色的文化长廊(中华古诗词、弟子规、三字经、文化遗产在中国、科技之光、名人名言)等为内容,开设阅读校本欣赏课程,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新楼画廊展示的是师生各项活动风采和“五会五能”教育标语,各种设施、植被、雕塑、景点、画廊既独具情态又浑然一体。教学大楼,流淌出琅琅书生,闪耀着求知的目光。德育长廊里,莘莘学子在这里寻寻觅觅,积蓄前进的力量。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美的所在,都是一个育德的潜在课堂。整个校园幽静中蕴藏活力,热闹中充满生机。回族一流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代代回族人的奋力拼搏下,这里已经成为众多学子带着圆梦情结抒写人生传奇的神圣殿堂。苍穹圆庐,星月穿空。新世纪的朝霞为校园抹上了最绚丽的色彩。浪淘尽,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章:领导团队 回族的发展,与学校数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更是当代回族人秉承传统、兢兢业业、执着追求的结果。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教师,更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现任回族小学校长的刘华女士,研究生学历,松原市专家型校长,吉林省名校长,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师德先进个人,全国语文教研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特级教师,她以“追求和谐,润泽生命”为办学宗旨,秉承“以爱育爱,关注发展”的育人理念,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人格魅力去凝聚人心,感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的领导下,新一届年轻有为、志存高远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狠抓教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办学品位。 他们始终秉承“师之所思,我之所想,生之所需,我之所为”的思想。坚持以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力求实现和谐教育这一最高理想。规矩成方圆,管理定乾坤。“得民心者得天下”。学校领导班子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励精图治,营造和谐,走出了一条既科学规范又开拓创新的管理之路。 第四章 德育工作 校园广播、传统文化墙报、升旗仪式、故事演讲,无一不是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升华。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使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油然而生。国旗下演讲、征文、公益演出、学生社团、“六。一”儿童节的文体表演活动,使学生将“知”内化为“行”,在行动中彰显着回族学子独特的精神风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学校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出台了纪律卫生红旗班评比细则,各年段礼仪要求,红领巾文明岗礼仪队值勤制度。开展了“雏鹰争章”活动,制定了雏鹰争章评比标准。活动有方案、总结。还先后制定了文明班评比制度、升降国旗制度。加强了队干部培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学生心理实际,我们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除开设心理辅导课外,学校心理咨询室还定期给学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辅导专栏,开通心理热线,加强个别疏导,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学校还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网络,有完善的标准化家长学校自评报告,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家长学校章程和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定期举行家校联谊优质课活动,积极开展家教讲座,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稳定了教育秩序,创建了优良的德育环境。 光荣与梦想同行,泪水与汗水铸就辉煌。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社会赞赏。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示范校;全国礼仪教育基地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特别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通过外出学习,听名师讲座,校优秀班主任交流经验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让班主任更新理念,转换思路,明确新课改下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我校已经拥有了一支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正是他们用爱心和责任心很好地诠释了教育是以心灵塑造、以精神铸就精神的伟大事业。 “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 在名师扬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着眼教育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制定了《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和措施,为名师的成长提供机遇和平台。经过艰苦砥砺和锻造,我校先后评选12位校级“名星教师”。学校现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0多位,有3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几年来,教师获区级以上表彰40余人次。其中,有2人被评为吉林省科研型名教师,有1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获得国家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奖励资金。 学校在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同时,十分注重培养青年教师。这就是学校师资队伍得以不断优化的奥秘所在。学校建立“新老结对”制度,以老教师带新教师。搭建让青年教师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给他们锻炼,给他们帮助,给他们信任。学校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举行“教学新星”青年教师比赛。让他们学有示范,赶有目标,研有套路,在学习、实践和竞争中百炼成钢。有压力,催生动力;有平台,促进成长。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一支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孙静副校长作了学习洋思中学、杜朗口杜郎口中学的汇报会,在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思想的引领下,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出台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完成,形成:教师以精讲多练,培养自学为主,构建“标-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和备课模式。学生学会优质预习,学会自学,学会上课,练习有效,当堂完成的学习模式。 全校教师积极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解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先后组织了“求实杯”竞赛课,名师的示范课,新上岗教师的汇报课,心理健康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讲六课”活动,“六课”即推门课、组内研究课(同课异构、一课多轮)、兼课领导特色课、“求实杯”竞赛课、新调入教师汇报课,在此基础上选出优秀课—送教下乡课。其中求实杯竞赛课评选出20节优秀课,业务主任做了分学科评课,业务校长做了阶段性评课。在系列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苗子重点培养,推荐参赛,丰富经验。 学校还以问卷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回答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为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共计20多条,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吸取新的营养,转变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更多的是人文关怀。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学校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的方针,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学校经常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校园论坛,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呈现给孩子们最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一同研讨摒弃课堂浪费现象,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直至达到高效课堂。每学期的不同形式的竞赛课:学科领导引路课、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讨课、青年教师上岗达标课等等,无一不使教师自身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锻炼,真正达到百炼钢成绕指柔,如今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初具模式。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成了学习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探索性,创造性,他们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了。很多孩子课堂教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于是学校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开展漂流读书活动,大大的增加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读书大王、古诗朗诵大赛、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更加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真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了。 近年来,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紧紧围绕新课标,实施新课改,抓实抓好“五级课题”管理(“十五”期间承担了四项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实验效果显著,先后五次召开和承办了现场观摩会,多次受到上级嘉奖),教研教改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回族小学教师潜心于教学科研,结下了累累硕果。2008年学校与大洼镇希望小学开展了题为“同课异构,实效教学”研讨会,区教育局小教科王科长、麻老师、进修学校廉校长、孙主任、许主任、范主任及小学部的全体成员,风华乡的兄弟学校的部分领导、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是联谊活动开展三年来自回族小学“送课下乡”、“学生一日农村生活体验”和风华中心校“教学开放日”两校共庆“六一”活动开展以来的第五次大型联谊盛会,每年六一儿童节举办的运动会既是喜爱运动的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检验,让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竞争中超越自我。经过一次次锤炼,铸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干部教师队伍。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学校在“德智并举,教育双馨,和谐施教,全面育人,”办学策略的驱动下,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品牌教师和优秀学生。
|